新股发行体制改革(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)

原创
ithorizon 5个月前 (12-01) 阅读数 366 #财经信息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我国新股发行有哪几种方式?
  2. 新股发行简称是什么?
  3.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,新股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,之后涨跌幅调整为20%。小散适应吗?

我国新股发行有哪几种方式?

新股发行主要有询价和直接定价两种方式。

询价机制有利于寻找均衡价格,挖掘市场需求,降低承销风险,但发行成本高、发行周期长,大盘股发行时运用较多;直接定价发行对承销商的定价能力有较高要求,但发行成本低、发行周期短、效率高,适合小盘股发行。

新股发行简称是什么?

新股发行简称是指新股票的代码缩写,通常由一个英文字母和一串数字组成,如“SSE:600519”。在中国,新股发行简称由证券交易所(上证所、深交所、港交所)统一分配,并在发行当天开始交易。投资者可以通过简称快速地查询、识别新上市公司,并进行交易。简称的命名规则也遵循国家有关规定,以公司名称、缩写或拼音为基础,具有一定的信息含义。选择合适的新股发行简称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可以减少误操作、提高操作效率。

创业板试点注册制,新股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,之后涨跌幅调整为20%。小散适应吗?

前段时间,创业板出现制度性变革,国家层面开始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。这次改革对我们小散有何影响?下面详细和大家说说。

01 什么是企业上市“注册制”?

2003年以前,我们企业上市采用“核准制”,证监会设置了很多企业上市的硬性条件,企业只有达到标准,并且经过证监会评估审核,才有可能上市。

并且,证监会会控制上市企业名额,哪怕你符合了上市条件,也得排队等待时机,等了一两年还没上市的企业,也有不少。

而采用了“注册制”以后,证监会的职责从审批变成了中介和事后监管,证监会只负责审核企业递交材料是否齐全,不再评估企业质素。

02 注册制改革后,“小散”面对的变化有哪一些?

  • 第一,上市门槛变低。以前,“核准制”之下的企业上市极为困难,限制条件很多,这也让不少优质企业“曲线救国”,到国外上市融资,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。“注册制”改革以后,企业只要经过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两个环节,就可以上市。

也就是说,未来,可能你家楼下的包子铺都会出现在创业板上。长期来看,注册制能够让更多的新兴成长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,也让资本市场有更多发现优秀企业的机会,但是短期来看,市场上的企业会越来越多,质量良莠不齐,挑选出优质企业越来越难。

  • 第二,涨跌幅度调整。现在,A股市场设置上下10%的涨跌幅度限制,针对ST股,涨跌幅度控制在5%以内,而注册制改革以后,创业板涨跌幅度控制放宽至20%。

这意味着什么?以前我们把股市比作电梯,股价上上下下,未来,股市可能会变成过山车,刺激程度指数增加。

  • 第三,市场竞争加剧。注册制试行以后,上市企业数量一定会增加,有机构预计,今年之内,将有超过70家公司登陆创业板,市场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。

中小市值个股会表现的越来越活跃,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催生出优质企业,但是市场也是残酷的,那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,退市的风险也很高。

“核准制”下,上市难度大,上市企业的“壳”本身很值钱,因此,小散哪怕买到快要退市的企业,也可能因为企业的“壳”卖了好价钱,而获益;“注册制”改革后,上市非常简单,“壳”不再之前,企业一旦退市,小散的投资损失无法想象。

03 面对改革,“小散”能适应吗?

创业板改革的新闻一落地,股票市场出现一轮上涨,然而注册制的改革对于小散来说,不一定是好事。

一方面,上市门槛变低让市场变得鱼龙混杂,小散识别“优质公司”的难度提升,一不小心就会踩雷;

另一方面,股市涨跌幅度变得更剧烈,赚钱亏钱都更容易,理论上,2个交易日,股价就可以腰斩,小散如果投资失误,本金损失很可观;

更为可怕的是,注册制下企业竞争加剧,经营不善的企业,退市的可能性激增,这对小散来说,真的是无法忽视的风险。面对这些小散能够适应吗?

  • 第一,投资者门槛已经提高。有关部门已经提前感知到了增加的市场风险,在进行注册制改革的同时,推出了配套措施,保护投资小白。

此轮改革中,要求新增创业板投资人必须满足前20个交易日,日均资产超过10万元,并且具备24个月以上的A股交易经验。

简单来说,就是你得有点钱,有点经验,才有资格投资创业板。这条措施的颁行,就是为小散提前设定了“保护线”,达不到这个门槛,你别来,你不参与创业板,就不会亏损。

  • 第二,机构投资者未来成主流。不得不说,对于注册制的改革,很多小散是无法适应的,投资是门手艺活,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。改革以后的创业板,风险高了不少。

但是,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,没法适应的小散又想获取创业板的收益,怎么办?可以通过机构投资者。

机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正是在于专业,他们能够通过专业分析和市场调研,对鱼龙混杂的市场,做出更好的判断,小散们可以依靠机构投资者,从创业板获利。

未来,创业板市场,散户会逐渐减少,机构投资者会增多,这个趋势已经在发达国家市场得到体现。

创业板大改革,你是愿意继续“亲力亲为”,还是选择“相信机构”呢?欢迎留言讨论。


我是正好,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,请关注@正好的理财笔记,和我一起慢慢变富。
如果觉得我写得好,请帮我点个赞,让更多人看见,多谢!

市场有三类股民,分别是参与科创板的股民,未参与科创板但参与创业板的股民,科创板和创业板都没参与的股民。

适应新规则不难

对已经参与科创板交易的股民来说是轻车熟路,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之后,上市前5天无涨跌幅限制,之后为20%,交易规则和科创板是一致的,无需多适应;

未参加科创板但参与创业板的股民来说,适应难度也不大,创业板股票相对蓝筹来说波动会大一些,常交易创业板的人,已经习惯了短期比较大的波动,现在再去适应20%涨跌幅,相对容易;

之前没有参与过创业板的股民,如果后续想参与改革后的创业板股票,在新方案中也有规定,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需要交易经验满两年,20日日均账户资产大于10万,设置了交易门槛,对交易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有要求,就跟开融资融券和港股通的要求类似,对已经有两年以上经验的投资者,适应应该不难。

放宽限制并不意味着波动加剧

以科创板为例,并没有因为涨跌幅限制放宽,股价出现更剧烈的波动。我看了很多科创板的股票,除了刚上市第一天波动比较大以外,其他时间无论什么趋势很少有涨跌停板出现,至于连续涨停或跌停的,更是没有。

涨跌幅限制调为20%,可能大家潜意识会想到,如果连续跌20%怎么办,风险好大,但实际上科创板现在并没有出现,以后有可能出现,就目前来看,科创板股票比想象更温和,也会出现每天涨跌10%以上的情况,但很少有封板的。

一方面,说明资金更加理性了。多方不得不考虑轻易封涨停板之后获利筹码带来更大的抛压,而空方也不得不考虑封跌停之后,廉价筹码对多方的诱惑,所以以前那一套封板的操作,都会重新考量风险,行为会有所收敛;

另一方面,流动性更好了。因为波动幅度变大,也意味着每天的价格空间变大了,想出能出,想进能进,疯狂抢筹,跟风的现象会减弱,游资以前的老思路行不太通了。

我想,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应该和科创板差不多,不会带来更剧烈的波动,反而资金会更加理性、慎重,之前有的投资方式在市场渐渐行不通了,会被新的方式,新的投资思路所取代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文章标签: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


热门